第89章 延载_不见长安
笔趣阁 > 不见长安 > 第89章 延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9章 延载

  随着韦信话音落下,那十几艘大船上的官员同时放声高呼:“苍天庇佑,陛下圣明,我大隋朝如日中天!”

  张伟的脸上则露出了沉思之色,941万多户,约4900万到5400万左右的人口,算上没记录在册的僧侣、奴婢、隐户和逃户,整个国家的人口接近六千多万,在宋代的占城稻引进之前,这几乎是每一个中原王朝的催命符。

  秦末人口,不足5000万;汉平帝时期,5959万;汉桓帝时期,5648万;隋炀帝大业年间,4602万;唐开元二十八年,4814万,而在这些看似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,是秦末流民大起义、绿林赤眉起义、黄巾起义、隋末大起义和安史之乱。

  反观历史上那些有名的治世,不管是文景之治、光武中兴、太康之治和贞观之治,都是人口少得可怜的不到两千万。毕竟先祖们再怎么辛勤劳作,终究还是会超出这片土地承载能力的上限,加上土地兼并,活不下去的流民便会揭竿而起,给统治者一点小小的历史震撼。

  就在张伟思索时,露台上又有一名太监跑上前来,扯着嗓子喊道:“陛下口谕,盛世之会,当与民同乐,一应贡品,皆赐百姓,赏!”

  听到传令太监的话,岸边看热闹的百姓纷纷跪倒在地,高声齐呼道:“谢圣人赏赐,陛下圣明!”

  “赏!”

  旗舰上的传令兵此时发下命令,三百艘小船轮流往岸边驶去,将船上的物品分给百姓,岸边的人群中很快便爆发出一阵阵欢呼雀跃之声。

  这可比电影要热闹多了,张伟看着那几乎快将栏杆压垮的人群,正在感慨时,却听船首的一名官员冷哼了一声,冲岸边的人群,颇为轻蔑地说道:“瞅瞅他们那样,真是可笑,这华夏盛世,与尔等贱民有何关系?”

  张伟循声望去,只见那是一名很年轻的官员,却穿着五品以上官员才有的紫袍,而他那句话,虽然引起了旁边不少官员的不满,却没人敢开口呵斥,很显然,这应该是某个世家出身的子弟,颇有背景的那种。

  张伟垂下了眼眸,没错,这自古以来,所谓的盛世,与普通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,不过是世家门阀的游戏,权贵们的狂欢罢了。

  “诸位大人,晚宴即将开始,请各位大人尽快入席,莫要让陛下久等。”

  那露台上的太监又唤了一声,船上的官员在齐声告诺后,依次换乘小舟,抵达了台阁,张伟和燕翼则装作是某名官员的随从,一起混了上去。

  上了露台,张伟才发现,上面不止有文武百官、皇亲国戚,还有不少异族之人,应是前来贺寿的各国使节,其中不少人正在交头接耳、窃窃私语,很显然是在讨论刚才那场宏达的献礼仪式。

  长公主坐在皇帝的下首,她对面便是太子的席位,太子年岁三十上下,五官端正,笑容和煦,给人的印象为人随和,但细细看去,却又有常年身居高位的威仪之感。许是在皇帝面前,两人都表现的极为热情,一副相处和睦的景象。

  至于龙椅上的那位,燕翼与张伟说过,名叫杨开隆,年号鸿仁,其外表看上去,面容温和庄重,因年岁渐长,身形有点臃肿。相较于他的儿女们,杨开隆整个人都透露出一种沉稳和内敛,眼神中更是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从容和坚定,这是一位年富力强的皇帝,朝中绝对没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。

  张伟和燕翼跪在最角落的屏风旁,见张伟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四处打量着,燕翼忍不住出声提醒道:“别乱瞅了,小心被人发现。”

  “尚书令韦信大人到!”

  随着一声通传,韦信最后一个抵达了晚宴会场,当他出现后,所有的官员都起身离席,连太子都站了起来,以示尊重。长公主则稳如泰山的坐在原地,她偷偷瞟了一眼自己的父亲,只可惜这位陛下早已修炼到喜怒不形于色,仅仅只是看了一眼站起身的太子,随后便又看向了韦信。

  在这种场合,韦信身为尚书令兼当朝宰相,自然是由他带领文武百官向皇帝拜贺:“拜见圣人,陛下五十大寿,臣等祝贺陛下龙体康健,万寿无疆!”

  长公主也站起身来,祝贺道:“儿臣祝父皇天保九如,福寿齐天。”

  随后,皇帝诸子、各地藩王和各国使节都纷纷送上祝福,甚至已经有大臣开始跳起蹈舞礼,表示忠心了。

  杨开隆的脸上挂着笑容,淡然地接受了所有人的拜贺,直至所有人都返回席位后,才端起了酒杯:“朕乃寡德之人,登基二十余载,凡事不敢言功,但求无过,幸得上苍垂怜,祖宗庇佑,群臣效命,十数年间风调雨顺,山河无灾,边尘不惊,百姓安居乐业,方才有今日盛世之景,朕决定,自今日起,改年号为延载,意在延我大隋基业,长盛不衰!”

  杨开隆:“诸位,请与朕共饮此杯!”

  在场众人:“陛下圣德,愿共饮,祝我大隋基业,长盛不衰!”

  一杯酒饮完,杨开隆又看向了韦信,唤道:“韦信。”

  韦信急忙起身离席,小步快跑至御前,毕恭毕敬地行礼道:“臣在。”

  杨开隆:“你立下大功,应当赏赐,可有何想要之物?”

  韦信:“天地万物皆归陛下,雷霆雨露,俱是天恩,能为陛下效命,已是臣等之幸,当尽心尽力,辅佐陛下,此乃臣节,不敢言功,臣俯首跪拜,别无所求,惟奉陛下之命尔。”

  “善。”杨开隆赞了一声,随后说道:“但为人主者当赏罚分明,内史令何在?”

  “臣在。”内史令(正三品)欧阳鹏也起身离席,手中还拿着早已准备好的诏书。隋朝设三省六部制,内史省负责起草和颁发皇帝的诏令,唐朝时改名为中书省。

  不过宣读诏令这种事情,平时都是由中书舍人(正五品上)来完成,今日安排一省之官长来宣读,着实给足了韦信面子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87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87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