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5章 崔氏(一)_度韶华
笔趣阁 > 度韶华 > 第405章 崔氏(一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05章 崔氏(一)

  打发走碍眼的两位钦差,南阳王府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安宁。

  姜韶华亲笔写了奏折后,又写了几封信去京城。接下来要做的,就是等待。

  和王丞相角力扳手腕,当然从来不是轻松容易的事,急躁不得。

  奏折公文一来一回,在路上就得大半个月,再算上朝臣们讨论商榷,太皇太后党和丞相党角力等等,耗费的时间就更久了。

  且耐心等着便是。

  宋渊也写了信,让人送去博陵崔氏。

  博陵崔氏的反应比朝廷快多了,小半个月后就有了回音。

  “启禀郡主,博陵崔氏派人送了信来。”宋渊笑着禀报:“送信来的,是崔氏家主的长子,还有崔渡那一房的长辈。”

  崔氏长子,也就是未来的崔家家主。崔渡“出身”旁支,这一房的长辈也来了。可见博陵崔氏对崔渡的重视——也由不得崔家不重视。

  南阳郡新粮在北方迅速推广。博陵郡位于定州,是北方最有名望的世家之一,对玉米红薯这两种抗旱产量极高的新粮自然不陌生。事实上,博陵崔氏的家主颇有决断,是最早从汤氏粮铺买来新粮粮种的一批人。经过去年一年的耕种大丰收之后,对新粮推崇备至。

  他们也曾私下打听过,这新粮到底是谁种出来的。可惜汤氏粮铺的人口风一个比一个紧,根本打探不出消息。

  怎么也没想到,打听来打听去,种出新粮的姓崔,就是博陵崔氏的子弟!

  没错,崔渡就是崔家的儿郎!当年出生的时候,就有吉兆,名字还是家主亲自起的。

  至于后来为何会流落在外到了南阳郡,其中确实有些曲折的故事。不过,这些故事都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崔氏最出色的子弟,如今是南阳郡的能臣,是大梁栋梁之才。

  朝廷定然要重重嘉奖。这份荣耀,不仅属于南阳郡属于崔渡,也属于博陵崔氏。

  姜韶华看完崔氏家主来信,笑了一笑:“这老狐狸,反应倒是快得很。嗅着好处就来了。”

  一个家族的兴旺,从来不是一两个人的事,而是家族齐心合力,要一辈又一辈的人努力。归根究底,还是要有人。这里的人,是有能耐有出息有本事的子孙儿郎。

  姜韶华之前给崔渡安排崔氏子弟的身份,对崔家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。将崔渡记进族谱里,是给南阳郡主颜面。之后并未走动。

  现在就不同了。崔渡这般年少有为,将来或许还有更大的造化,博陵崔氏必须要重视且示好。

  宋渊也出身大族,自然清楚大族行事做派,闻言笑道:“这对崔渡来说,也是一桩好事。”

  崔家派了人来,将崔渡的身份摆到明处。以后崔渡有什么事,崔家就要出头出力。

  姜韶华笑着嗯一声,吩咐道:“将崔家人请进来,本郡主见上一见。”

  ……

  片刻后,崔氏一行人进了正堂。

  这一行共有六人,皆是崔氏嫡系。最年长的约有六旬,头发花白。最年轻的,只有十六七岁。领头的男子约有四旬,正值盛年,身量中等,面容端正,气度不凡。正是崔氏家主的长子崔平。

  崔平领着众人拱手见礼:“见过郡主。”

  这位南阳郡主,在短短几年间掌控南阳,在京城大杀四方,名声大振。没曾想,竟是这般年少美丽。

  一个人的能耐本事,和年龄没什么关系,是男是女也没那么重要。重要的是,眼前是一头真正的猛虎,宽厚温和是表象,出手狠辣才是真的。

  家在北方诸州郡开粮铺推广新粮,一边为郡主扬名一边暗中收拢饥民。这等事当然瞒不过真正的北方豪族。区区一个汤家,当然没那么大能耐,站在汤家背后的,正是南阳郡主。

  博陵崔氏在博陵郡经营几百年,枝大叶深,抗住了几年天灾,博陵郡还算太平。定州其余郡县就没那么好的运道了,百姓抛家舍业逃亡的不计其数。有不少就被汤氏粮铺的“家丁”带走,悄悄送回南阳郡安顿。

  平州瘟疫,朝廷不管不顾,南阳王府却派人带着数十车药材去了平州。

  由此可见,南阳郡主绝非等闲。

  崔家借着郡主为崔渡请功封赏前来南阳王府,这背后隐含的深意,彼此都心知肚明。

  姜韶华含笑道:“诸位免礼,请入座说话。”又令人请王府一众属官前来相见。

  崔平出身大族,早年中过举人,举止说话都很得体。

  这一番热闹寒暄,就花了小半日功夫。

  当日正午,王府设了接风宴。接待的规格,甚至超过了不久前离去的两位钦差。

  接风宴颇为热闹,几杯酒下肚,崔家人很快就和王府属官们熟络起来。可惜的是崔渡人在田庄,赶不及回来。

  “本郡主这就打发人去田庄送信,最多明日,崔渡便能回王府。”姜韶华笑着对崔平说道,语气十分亲切。

  崔平立刻道:“我正想恳求郡主。我想领着族人去一趟田庄,一来早些见到崔渡,二来,我们想去田庄长长见识。”

  姜韶华略一思忖,也就含笑应了。

  崔平的私心,或者说博陵崔氏的私心,一想便知。她也想看看,在面对“家族”时,崔渡会作何反应。

  ……

  崔平行事干脆利落,当天下午便领着族人策马去了田庄。

  宋渊亲自领路陪同。

  快马跑了一个时辰,众人停下休息喝水。崔平很自然地凑到宋渊身边说话。

  宋渊的姑母嫁进了崔家,论辈分,宋渊和崔平是平辈。

  崔平语气亲热,就像是见了嫡亲的妻弟一般:“当年婶娘在世的时候,宽厚慈爱,人人敬重。可惜婶娘去得早,我那堂弟也是福薄命短,都早早去了。只留下一个儿子,亏得当日你收容留在王府,才有今日光景。”

  这就是崔平为人的高明之处了。

  郡主还没及笄,这时候说什么招婿进门为时过早。传出去也显得崔家心急热切嘴脸难看。

  所以,当日收容崔渡的人必须是宋渊,绝不能是郡主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87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87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