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9章 送粮(一)_度韶华
笔趣阁 > 度韶华 > 第359章 送粮(一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59章 送粮(一)

  第359章送粮(一)

  十日后,于崇领着一千南阳军精兵,押送着延绵不绝的运粮车队出发。

  送粮不算苦差事,却不能掉以轻心。荆州境内还算太平,小蟊贼们见了兵强马壮的南阳军,跑得飞快,根本不敢露踪影。一出荆州,流民饥民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。

  “启禀将军,昨日那伙流民,还在跟着我们。”亲兵面色沉凝地来禀报:“这些流民约有两百多人,没有妇孺,也没老人,都是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男子。”

  这样的流民,其实就是流寇。没有妇孺老人,或许是都被留在某地安顿,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死了。

  于崇冷冷下令:“传本将军号令,将这两百多流民赶走。如果他们不肯走,就杀一些震慑一二。”

  义不掌财慈不掌兵。送粮是朝廷大事,也是南阳郡的大事,绝不能有疏忽。必须要硬起心肠。

  于崇一声令下,南阳军立刻行动起来。

  那两百多流民对粮队虎视眈眈,奈何手中没有利器,都是些木棍铁锹之类,且个个面黄肌瘦手脚无力。南阳军精兵却是人高马大,穿着软甲拿着长枪,策马飞奔,如驱赶牛羊一般将流民赶走。

  有些流民不肯跑,就成了刀下亡魂,倒在血泊中成了孤魂野鬼。

  死就死了,侥幸逃走的流民们,早已对死亡麻木了。一路逃亡,睁眼就是饥饿,死亡并不可怕,甚至是一种解脱。

  越往北走,流民冲击送粮队伍的情形越常见。从一开始的几日一回,到后来一天几回。

  南阳军也开始陆续有了伤亡。好在没有遇到大股流民,总算有惊无险地到了燕郡。

  没错,此次送粮的地点就是燕郡。

  当日第一个闹蝗灾的是燕郡,朝廷派了三拨钦差,郑宸来的就是燕郡。算一算时日,这一行钦差到燕郡也有四个月了。

  燕郡现在到底如何了?

  于崇领着送粮队伍,在官道上缓慢前行,目光所至之处,几乎都是一片荒芜。大片大片的土地无人耕种,路旁不时能见到白骨。

  便是心肠再硬,见到这等如地狱一般的惨状,心中也觉恻然。

  这一场天灾,燕郡被饿死的百姓近一半。还有一些逃荒跑了出去,死在了半道上。如今的燕郡,算得上十室九空。

  直至靠近燕郡城门处,才看到田里有农夫。补种的粮食,在明晃晃的日头下蔫头耷脑,不过,好歹还是长起来了。

  “于将军,这里种的是玉米。”

  “还有红薯。”

  “这都是我们南阳郡的新粮。”

  送粮的南阳精兵们,看到这两种新粮,骤然激动起来。就好像看见自家的孩子一般亲切。

  于崇舒展眉头道:“这一路过来,已经看到一些地方种我们的新粮了。燕郡补种的粮种,都是我们南阳郡的,当然是玉米红薯。”

  这两种新粮,抗旱不说,且产量十分高。耕种的方法也在一直慢慢推广。想来,不出几年,大梁各处便都会种上南阳郡的新粮了。

  地里长起了庄稼,就意味着会有收成,能活人命。有了活的希望,燕郡才有了一些活气。看到这样的一幕,南阳军士兵们心中油然而生骄傲之情。

  当燕郡开了城门,那些面黄肌瘦全身无力的守城兵们出现在眼前时,这份骄傲自豪更是达到了巅峰。

  燕郡守城兵们震惊地看着这一列远道而来雄赳赳气昂昂的精兵,嘴迟迟无法合拢。

  朝廷军饷越来越迟越发越少,大家都勒紧腰带,半饱不饿地混日子。

  凭什么南阳军就这般雄壮威武一看就没吃过苦头?

  传闻南阳郡是北地明珠,富庶繁华,粮食充足,看来半点不假啊!

  在守城官兵们艳羡嫉妒的目光中,于崇坦然率兵带粮队进了城门。街边来瞧热闹的百姓稀稀拉拉,目中都绽出希冀热切的光芒。

  有粮食来了。

  他们能继续活下去了。

  不知是谁先跪下了,一边哭一边磕头,一时却不知要谢谁。

  于崇目光一掠,忽然高声道:“这是南阳郡主献给朝廷的粮食,送到燕郡来。大家不用怕,以后不会饿肚子了。”

  原来又是南阳郡主送来的粮食啊!

  百姓们红着眼,喊着郡主千岁。

  对整日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百姓来说,每一口粮食都很珍贵,都在救他们的命。他们不在意郡主是男子还是女子,不知道南阳郡主什么模样,只知道是南阳郡主的粮食救活了他们。

  于崇看着百姓们狂热呼喊郡主,心里很是满意。

  郡主献出了那么多粮食,扬一扬美名也是应有之义。

  一个时辰后,送粮的队伍终于到了燕郡的郡守府外。

  已有数人在郡守府门外等候。

  为首的是一个十几岁的英俊少年。少年目光锐利气度不凡,正是朝廷钦差天子舍人安国公府的小公爷郑宸。

  郑小公爷左侧,是兵部焦郎中,也是副钦差。另一侧面色憔悴的五旬男子则是燕郡的刘郡守。

  于崇下马上前,拱手行礼:“末将是南阳军主将于崇,奉郡主之命前来送粮。”

  好一个奉郡主之命。

  郑宸没出声,一旁的焦郎中忍不住道:“南阳军是朝廷驻军,于将军是朝廷的武将,可不是南阳郡主私滨河。便是奉令送粮,奉的也是朝廷之命。于将军可别说错了。”

  于崇不卑不亢地应道:“焦郎中远在燕郡,怕是还不知道。几日前,皇上下了一道圣旨,言明南阳驻军以后听从南阳郡主号令差遣。”

  焦郎中一惊,迅疾看向郑宸。

  郑宸消息当然比焦郎中灵通,五天前就知道此事了。

  知道又能如何?

  南阳郡出粮食出力,解了朝廷燃眉之急缺粮之困。趁机提一两个不算太过分的要求,太和帝焉能不应?

  南阳亲卫营是姜韶华的,南阳驻军从三年前开始,也成了姜韶华囊中之物。现在只是过了明路而已。

  王丞相没吭声,兵部也没反对,这件事,就这么顺顺当当地成了。

  刘郡守顾不得这些,急急说道:“闲话慢慢再叙,还是先接收粮食吧!”

  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87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87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